项目介绍
我叫张怡,两年前来到西北山区一所小学当班主任兼语文老师。
山区里的大人们很多都出去打工了,班里大部分孩子都是留守儿童。刚接手这个班的时候,孩子们除了基础比较差、课堂纪律有点乱之外,没觉得什么特别,直到有一次我布置了一篇作文——作文的题目是《我的理想》。

【图说】学校就坐落在这个安静的山谷里。
原以为可以看到孩子们类似“当科学家”“成为一名飞行员”“环游世界”这样天马行空的“理想”,但孩子们上交的作文只有寥寥数本,每篇也只有几行字。我有点奇怪,想不出他们不交作文的理由,家里有事儿?生病了?忘记了?……然后找来几个孩子询问,他们又好像商量好似的,都低着头沉默以对,我不由得火了,声音越来越大,语气越来越严厉。
突然,一个小姑娘哭了,其他几个女生和一个男生好像受她的感染也开始掉眼泪,听得出他们压抑着自己的情绪,有委屈、无助,还有一些我不明白的东西。那一刻,我真有点不知所措。
好一会儿后,一个男生喏喏地说“老师……”
“你说吧。”
“老师,我不会写,我……没有理想。”
我一下子愣住了,怎么能没有理想呢?谁没有理想呢?我小时候就曾经有过很多理想啊——开始想当老师,后来又想当外交官、市长、科学家……虽然那些不断变化的理想因为长大后没有实现而一个个放弃,但是总还有一个理想支撑我走到今天,毕竟我当上了老师!可这些孩子竟然说没有理想!怎么可能?!
“你就没有想要成为的人吗?”我不死心,继续引导着。
这个男生继续沉默了。
“我原来有,可后来觉得没用,就没有了。”这时另外一个学生说。
……

【图说】我的学生们不上课的时候就要跟着家人下地干活。
——那天,一堂作文课让我上得很有挫败感。孩子们的话让我想了很多,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或许孩子们还是阅读面太少,看不到外面的世界,眼界窄了心也就窄了。我去找校长:“咱们能不能建个图书室,或者找点好的课外书?”
“前些年有人捐了一箱子书,都放霉了,也没见几个人读过,最后全堆库房了。”执教了大半辈子的老校长说,“这里的孩子父母大多不在家,没人管,当家早。做农活是个顶个,喜欢读书可难了。”这确实是个无奈的现实:没爸妈管,孩子们宁可玩手机、看电视、干农活,也不会想着去读书,如老校长所说——有再多的书也没用。
说来也巧,一次回家探亲的偶然机会,遇到一个也是当老师的同学,他绘声绘色的说起他的学生“我们那儿的孩子们原来跟你说的一样不看书,自从有个单位捐来一批故事盒子,孩子们听故事听得等不及,都跑去找书看了。”——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上学路上”,一个专注留守儿童心灵帮扶的公益组织。他们送的“盒子”原来是音频故事,孩子们心灵啥的我还没精力顾及,但用听的办法让我们班里这批不爱读书的学生有“读”起来的兴趣真是再适合不过!
不等开学我就联系了“上学路上”,在提供了必要的学校信息后申请到了一批故事盒子,全校的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能听的“图书室”,而且朗读者不是新闻联播里的康辉、欧阳夏丹,就是爸爸去哪里的郭涛……!我很欣慰地发现孩子们只要有时间都在听,课间的时候还会围在一起互相分享听到的故事,争论喜欢的故事里的人物,不亦乐乎。

【图说】孩子们拿到故事盒子,迫不及待的听起来。
终于有一天,我在作文中见到这样的话——
“我家的猪新下了小猪仔,有一只特别小,我给它起了名叫威尔伯,而且我也没让姥爷把它杀了,我要跟《夏洛的网》里的小姑娘一样好好养它,让它长大。我以前特别不爱去猪圈,那里很脏很臭,现在我不那么怕臭了,其实我以前真没想到小猪那么好看……”
“我特别谢谢给我送故事盒子的人,虽然我不知道他是谁,但是故事盒子让我晚上睡觉的时候有了伴儿……”
我知道山里的早春有多冷,想象着孩子们独自一人钻进冰凉的被窝,没有人给他掖被角,更没有人给他读故事,但现在,他可以听着故事慢慢入睡,虽然房间还是很黑很冷,但也许心里会有些许安宁会有一丝温暖,我的眼角不自觉的湿润了……我终于理解了,为何说故事不仅可以开阔孩子们的眼界,更能温暖他们的心灵。而且我的作文课,再也没有听到“我不会写”之类的话。

【图说】故事盒子里最受欢迎的故事《夏洛的网》听后感。
后来,我看到上学路上发起人刘新宇老师的一次演讲,他说,孩子们对未来的迷茫,不是因为别的,是因为他们心灵缺乏力量,而一个好的故事往往能够照亮孩子的一生,一个形象往往能够成为孩子在困境中支撑自己的源泉……那一刻,我突然很难过——我想起了那一次,在办公室,在我质问下落泪的孩子,他们说的都是真话,面对理想这个词,他们无能为力!而我,还怀疑了他们,冤枉了他们!
之前,对于解决孩子们学习困难的问题,我最希望的就是找到问题、一次性彻底解决。但从故事盒子这件事中,我越来越确信,学习是一个过程,成长也是。故事盒子的力量在于它的润物无声,让孩子从故事中发现他们自己,那些故事中蕴藏的知识、应对困难的方法和态度,就好比是孩子们成长路上亮起的一盏又一盏的路灯,温柔又温暖。
这次,上学路上的工作人员让我写一篇自己的亲身感受,希望用它号召更多人的捐助,用捐款做成更多的故事盒子,送给更多的留守的孩子,帮助他们,让他们好好长大,好好的内心有力量去给自己一个理想。我觉得故事盒子里的故事对于孩子来说,就是给自己种一颗种子在心里,我相信有朝一日,这些种子会长成大树,会枝繁叶茂,会给他们一个充满希望和幸福的人生。

【图说】上学路上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
项目预算
本次我们计划为包括云南、贵州、青海、广西、四川、重庆、河南、甘肃等地中小学学校青少年筹集善款研发制作故事盒子。这其中包括学校走访、硬件购置、内容录制、剪辑、配乐、心理调查等费用,折合每个盒子为100元。

我们将如何使用善款
善款将用于包括学校走访、故事盒子购置、内容录制、剪辑、配乐、心理调查等费用。本次善款募集为长期活动,目的是让更多孩子受益。
项目执行情况披露
2016年,我机构收入909276.30元,公益项目支出701237.04元(详情请看机构主页的年度报告)。我们在 2017 年 99 公益日期间将为“留守儿童的渴望”项目目标筹款20万元, 计划于2018年12月执行完成。 并按《慈善法》要求,每 3个月提交进展反馈,并及时做好财务披露。
同时,我们也欢迎全国各地中小学申请故事盒子配发,具体申请流程联系:
“上学路上”客服(电话):18310036899
“上学路上”客服(微信):sxls201n
上学路上作为中华少年儿童慈善基金会下成立的“上学路上专项基金”,通过“好人讲好故事”的模式,邀请各界名人和志愿者来讲读专家委员会精心挑选的好书和故事,录制成音频,制作成“上学路上故事盒子”,送给留守孩子,弥补他们没有机会听父母讲故事的成长真空,并疗育他们爱缺失下的心灵,同时根植正直、忠诚、善良和爱。
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是2010年成立的具有民间性质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通过募集社会资金,开辟民间救助通道,对社会上无人监管抚养的孤儿、流浪儿童、辍学学生、问题少年和其他有特殊困难的少年儿童等进行救助。
捐赠票据开具
基于人工成本、邮寄成本、工作效率等方面考虑,中华少年儿童慈善基金会将为捐款金额100元(含)以上的乐捐网友开具个人捐赠票据,索取票据请发送捐赠截图(包括捐赠项目,捐赠金额和交易单号)、发票抬头、收件地址、邮编信息、联系人、电话至邮箱office@sxls.org,在收到捐赠网友提出的开具发票申请邮件后,我们会尽快开具票据,并且将会随捐赠发票一并给您邮寄明信片一张(是由项目学校的孩子们画的画印制而成)。如有问题请发送邮件至:office@sxls.org或联系我们微信客服(sxls201n)。
执行计划
关于我们
上学路上通过“好人讲好故事”的模式,邀请各界名人和志愿者来讲读专家委员会精心挑选的好书和故事,录制成音频,制作成“上学路上故事盒子”,送给留守孩子,弥补他们没有机会听父母讲故事的成长真空,并疗育他们爱缺失下的心灵,同时根植正直、忠诚、善良和爱。从2013年5月开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及各位爱心人士的参与下,“上学路上”公益项目的线下活动已开展了七季。至今已为贵州、云南、河南、甘肃、山西、河北六省共14所学校的2900余位留守儿童送去了“故事盒子”。通过反馈问卷了解到,孩子们非常喜欢这些故事。
社会影响
自活动发起以来,上学路上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并广受好评和褒奖。其中,第一次六一季线下活动的微博话题浏览量超过2.3亿,跟评过万,参与报道媒体近200家;2014年1月,发起人刘新宇被南都周刊评选为2013年年度公益人物
还剩13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