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说的特殊需要孩子包括:脑瘫、智力障碍、唐氏综合症、孤独症谱系障碍等,而其中以孤独症为例,据202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下发的《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服务规范(试行)》中显示:我国儿童孤独症患病率约为7‰,且呈现增长趋势,他们中的大多数由于缺乏专业有效的支持,目前在康复、教育、就业、社区融合及自主生活等各个方面仍然面临很多障碍,不能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他们的家庭因为承担较多照料责任,在经济和精神上承担双重压力,生活福祉受到极大影响。
以孤独症谱系群体为参照,根据中国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调研整理的《中国孤独症家庭需求蓝皮书》数据显示:54.2%的家庭有一人放弃工作专门照料孤独症孩子(大部分是母亲放弃工作,占比90.2%),68%的家长认为生活质量下降,且48%的家长认为自己无力应对孩子面对的挑战;65.4%的家长认为孩子和家庭会受到社会歧视,这种认知偏差在资源较为匮乏地区更为普遍,进而导致孤独症儿童无法在本地获得很多社区资源和服务支持,参与社区及社会生活范围狭窄,与主流社会隔离;而同时,81%的孤独症儿童家长希望加入公益团体获得信息资讯、交流互助和资源等方面支持,其中,孤独症儿童家长希望获得相关培训和相关教育康复知识技术的需求强度为83%,但72.3%的家长表示未获得这些信息和知识。
2025年预算:1200000.00元
预算项 | 单价 | 数量 | 总价 | 说明 |
---|---|---|---|---|
项目直接支出/活动费用/场地费、餐费、物料费、志愿者补贴费等 | 17500.00元 | 15场次 | 262500.00元 | 每场次连续10天、10名特需儿童持续参与,包含场地费、餐费、物料费、志愿者补贴、保险费、特教专家老师费用。 |
项目直接支出/活动费用/场地费、餐费、物料费、交通费等 | 6200.00元 | 10场次 | 62000.00元 | 每场次40名特需儿童家长参与,包括场地费、餐费、物料费、交通费、保险费、专家顾问费。 |
项目直接支出/活动费用/场地费、餐费、物料费、志愿者补贴费等 | 17500.00元 | 18场次 | 315000.00元 | 每场次连续10天、10名特需青年持续参与,包含场地费、餐费、物料费、志愿者补贴、保险费、特教专家老师费用。 |
项目直接支出/活动费用/场地费、餐费、物料费、交通费等 | 6200.00元 | 10场次 | 62000.00元 | 每场次40名特需儿童家长参与,包括场地费、餐费、物料费、交通费、保险费、专家顾问费。 |
项目直接支出/活动费用/专业服务费用、社工人员服务成本等 | 200.00元 | 600人次 | 120000.00元 | 每人次每次接受服务约2小时,包括专家顾问费、社工人员服务成本。 |
项目直接支出/活动费用/策划服务费、物料费、餐费、志愿者补贴等 | 37625.00元 | 4场次 | 150500.00元 | 每场次200名特需孩子及其家属参与其中,包括策划服务费、物料费、餐费、志愿者补贴、保险费、宣传视频制作费、差旅费。 |
项目执行成本/运营人员成本/社工人员或项目人员成本费用 | 10800.00元 | 10月 | 108000.00元 | 投入4名社工人员或项目人员,项目投入时间10个月 |
管理费用/执行机构日常行政费用/执行机构日常行政费用 | 84000.00元 | 1项 | 84000.00元 | 包括行政出纳人员成本分摊及办公物资采购。 |
管理费用/向公募机构缴纳的费用/公募机构管理费用 | 36000.00元 | 1项 | 36000.00元 | 公募机构用于支持提供财务、项目合规管理等工作的费用 |
用于同类关爱特殊需要孩子家庭公益项目。
每一份小善带来的爱,
都将汇聚成温暖的光,
照耀特需孩子家庭前行。
广州市扬爱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通过发起扬善筑爱助阿甘圆梦公益项目,致力于帮助处于困境中的特需孩子家庭不再孤单与绝望。
【执行地点】广东省 【受益对象】特需孩子及其家庭,包括但不限于脑瘫、智力障碍、唐氏综合征、孤独症谱系障碍等障碍人群。
【受益对象筛选标准】经医院诊断或残疾认定的特殊需要孩子家庭,并重点针对低保低收、一户多残、单亲家庭、以老养残(指年龄在 60岁以上的长者照顾一个或多个残障子女的家庭)等特别困难家庭
【帮扶模式】开展包括特需儿童青少年融合转衔及特需青年生活技能培训服务、特需孩子家长赋能培训、“以老养残”家庭(指年龄在 60岁以上的长者照顾一个或多个残障子女的家庭)一对一关怀服务、特需孩子社区融合倡导等服务,同时赋能特需孩子的照料者。
【预期效果】计划为不少于100名特需儿童开展10天幼小衔接增能营、100名特需青年提供10天职业转衔培训或自主生活训练、50户“以老养残”的心智障碍者家庭持续全年的跟进服务支持(不少于20小时)、开展15场特需孩子家长赋能培训(每场次平均不少于40人)、4场特需孩子社区融合倡导活动和宣传倡导视频制作(预计10条)。
通过上述活动进而促进特需儿童的校园融合能力,帮助特需青年提升职业就业能力更好地融入职场,关注“以老养残”家庭协助其做好包括遗嘱等未来规划,提升照顾者对特需孩子的照料支持能力,并联动社会志愿者的参与促进社会融入。我们相信在每位善长仁翁的慷慨捐赠和社会各界的支持,让“扬善筑爱助阿甘圆梦”公益项目持续发光发热,让许多特需孩子和家庭重拾希望和力量。
还剩13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