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介绍
提到大熊猫,首先映入你脑海的是什么?是高高在上尊贵无比的“国宝”?还是经常抱着饲养员耍赖撒娇讨竹子吃的“小赖皮”?亦或是引国内外无数政要竞折腰的“外交神兽”?......无论是哪种,相信都无人能抵抗住来自大熊猫的诱惑!

然而,大家看到的这些可爱滚滚,大多只是生活在人类呵护下的无忧无虑的宝宝们。但是,在我们看不到的野外环境中,还有很多面临灭绝危机的野生大熊猫,它们就不一定会这么幸运了……
全国大熊猫第四次调查结果显示,野生大熊猫被分割在33个局域总群,仅有6个种群内大熊猫数量超过100只。这其中,22个种群个体数量低于30只,具有灭绝风险。特别是18个种群个体数量于10只的,具有高度灭绝风险。尤其是,近10年来,四川小相岭山系、九顶山等区域,孤立大熊猫小种群的数量呈下降趋势。孤立小种群的威胁依然严峻,部分极小种群随时可能灭绝!

大熊猫小种群是野生大熊猫基因库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小种群的灭绝会直接导致野生大熊猫遗传多样性的丧失,而这些宝贵遗传基因的丢失会进一步影响大熊猫物种的繁衍。保护大熊猫小种群,维持大熊猫种群基因库的完整性,需要大家的关心和帮助!行动,刻不容缓。

栖息地的减少,破碎化,以及过快的气候变化,是大熊猫真正面临的威胁。倘若一种恶疾来袭,大熊猫局域种群内部基因太过相似,很难有单独的大熊猫带有抗病的基因而幸存——结果可能是一个局域种群的覆灭。加之人类生产的干扰和开矿、修路、水电站建设等大型工程的阻碍,使得大熊猫难以应对食物短缺,也难以进行基因交流,面临相继灭绝的危机。

我们的目标是建立10平方公里大熊猫栖息地修复和廊道建设的科学示范,推动四川九顶山大熊猫小种群所在的4个保护区协同保护,预计修复关键区域超过40平方公里,为共计35只大熊猫及其超过1400平方公里的栖息地实现有效保护管理,提升该区域内大熊猫的生存力。
每一只大熊猫,
都是宝贵而珍稀的。
您的捐助,
将用于保护大熊猫小种群正在流失的基因,
让更多的大熊猫在大自然中幸福健康地生活。
项目预算
1、【项目预算】


2、【善款使用预案】
本项目“最低可执行金额”为10000元,若最终所募善款少于“最低可执行金额”,善款的变更使用方向为大熊猫保护相关宣传活动。
3、【管理费说明】
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为项目执行机构,执行机构收取总费用的10%,其中,用于机构管理费(3%)和项目执行费(7%)。
执行计划
大熊猫小种群栖息地修复和廊道建设过程分为如下几个步骤:
(1)关键区域识别。通过TNC生态区评估法,在1400平方公里的九顶山大熊猫小种群栖息地中,识别关键栖息地和廊道区域。
(2)栖息地修复和廊道建设方案设计。以科学为基础,开发适宜大熊猫小种群栖息地修复和廊道建设的设计方案。
(3)建立栖息地修复和廊道建设示范点。根据设计方案,在试点区域开展两期,共计10平方公里的栖息地修复示范点,并修建有助于提高大熊猫野外繁育能力的人工产仔洞。
(4)项目监测和评估。建立科学的监测评估体系,评估示范点栖息地修复成效。
(5)建立大熊猫小种群保护地网络,推进保护区协同保护。运用试点示范经验,支持4个保护区运用科学和系统的方法开展栖息地修复、产仔洞及廊道建设,通过40平方公里关键区域的修复,形成1400平方公里的实地保护网络。
以科学为基础,建立总面积超过1400平方公里的大熊猫小种群栖息地实地保护网络,实现九顶山大熊猫小种群及其栖息地的有效保护管理。
项目执行能力说明
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是于2008年在云南省民政厅注册成立,以多重效益造林、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环保公募基金会。2009至2017年,累计投入1013.4万元用于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足迹涉及15个州市24 县,共开展了49个保护项目及活动,涉及物种15种。在濒危物种栖息地恢复与保护、物种调查与监测、社区参与保护、基层工作人员能力建设、物种保护宣传方面具备丰富的经验。
关于我们
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简称绿色基金会),是于2008年1月在云南省民政厅注册成立,以多重效益造林、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环保公募基金会。2013年,被评为中国4A级社会组织,并连续获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
票据说明
基于人工成本、邮寄成本、工作效率等方面考虑,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将为捐赠金额100元(含)以上的乐捐网友开具个人捐赠票据。希望爱心用户按需申请。(需要捐赠收据的必须将捐赠截图、发票抬头、金额、捐赠渠道、捐赠日期、联系电话、地址、邮编等信息发至邮箱ygfofficial@163.com经确认后会尽快回邮捐赠收据)。发票索要电话:0871-65018953。
还剩13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