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介绍
简述项目针对问题,以及通过何种方式达到何种目标社会上普遍认为听力语言障碍的人群的特征是手语沟通方式,长期以来以口语交流为主的听力语言障碍的人群被隐藏,或者是他们的困境不被发现,他们戴着听辅具,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接受教育水平平均水平高于手语交流习惯的听力障碍人群的平均水平。引用一段成年人的话:我要着重讲一下听障口语族群体:有不同程度听力障碍,使用口语为交流方式的人群。他们在社会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主要存在以下三点:一是口语族自身定位游移不定,身份认同模糊不清。绝大多数口语族认为“聋”只是针对完全失聪,没有口语交流能力的人。而他们自己能说话,能听见一些声音,所以,他们觉得自己和那些打手语的“聋人”(虽然有些手语族也可以听见声音)不是一类人。同时,部分手语族也从“聋”的另一个侧面来解释,认为“聋”意味着一定要会使用手语,不会手语的那些口语族,也非我族类。这样,两者就很难沟通和交流到一起。导致在成人就业环境中被误解,沟通不畅,人际关系紧张,自卑,郁闷等不良心理状态。二是恐惧“听障污名化”这一社会观念带来的压迫,刻意掩藏自身听损问题。近年来,助听器的体积越做越小,功能也越来越强大。部分中轻度的口语族在助听器的帮助下,可以很好地隐藏自己的助听辅具;这一部分听障者又出于自我保护心理,在谈话中,不敢向别人公开自己的听力问题。然而在挑战比较大的聆听环境如噪音、远距离下,会因为补偿不足,导致信息缺失或判断失误,从而让沟通效果打了折扣。产生了沟通障碍后,其他对话者就自然而然把那些打岔、错听行为,归罪于对话中的另一方——听障者,认为对方智商不在线、情商太低、沟通态度不佳等,强行让听障者承担沟通失败的责任。有些听常人还由此产生了“听障都无法正常沟通”的刻板印象,并且扩散到其他听障者身上。导致成人的困境没有表达出来,得不到有效果的帮助和关注。三是社会支持沟通无障碍的方式过于单一。一提起聋人的信息无障碍,相信绝大多数听常人或者残疾人都会想到“手语”。我也被多次问“你会不会手语”?一开始我也会觉得有些尴尬,因为我确实不精通手语。并不是看不起手语,而是我的大部分生活和工作中都用不上,语言技能用进废退,如果不经常使用一定会被遗忘。同时,我接触的相当一部分口语族甚至对手语很反感,认为是手语挡住了他们的机会。其实你用手语还是用口语,就像你用中文还是用英语,都是一样的,根源还是在于社会的接受度。导致成人在有效果沟通方面存在诸如多人谈话,会议讨论,电话沟通,微信语音沟通尴尬,视频会议懵逼的困境,增强信息无障碍环境的建设和完善。这个人群被边缘化,尤其在职业环境中的困境显著,急需要精准帮扶。通过中国聋协去聋协的平台和社群对接人群。对这个群体开展职场听能评估管理,帮助达到辅具补偿最优化;对这个群体开展职场言语评估和培训,帮助达到有效表达,口语清晰,胜任当众讲话。对这个群体开展通过职场礼仪,团队协作精神,有效沟通技巧,改善人际关系,提高综合能力,达到快乐工作,有存在感和被认同感,提高幸福力。打造全面康复职场终身学习的意识和环境,通过与健听职业人的融合活动,感受融入健听人职场的大环境,亲身体验职场继续学习和能力提升的感受,提高获得感。
项目预算
A、公众筹款目标:43000元。

B、配捐预算12000元,使用方向:企业和腾讯配捐部分的预算计划将主要用于成人听障的言语康复训练,语言重建,职场沟通方向,99公益日结束并确认了“企业和腾讯配捐”具体金额后15天内,再补充详细预算表。
C、善款使用预案:本项目“最低可执行金额”为5500元,若最终所募善款少于“最低可执行金额”,善款的变更使用方向为成人听障培训的技术支持费用和部分区域的项目落地实施费用。项
D、管理费说明:(包含项目调研、评估、审核、回访等相关费用)、一线工作人员的人力成本(运营人员、财务、志愿者补贴等)、必要的办公支出(房租、水电、网络、捐赠票据回寄等)。注:项目实际总预算为43000元。项目总预算=项目预算97%(即41710元)+公募机构监管支出3%(即1290元),此部分费用将作为公募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包含项目调研、评估、审核、回访等相关费用)、一线工作人员的人力成本(运营人员、财务、志愿者补贴等)、必要的办公支出(房租、水电、网络、捐赠票据回寄等)。
执行计划
北京市残联2017年出台过支持性就业服务政策,涉及到为聋人提供跟踪就业服务,这是支持性就业服务办法,也是全国省级第一个政策。该政策里面关于聋人的支持性政策的内容,主要是针对需要手语翻译的聋人,针对能够使用口语交流方式的听障成年人没有关注和帮扶。对于带着听力补偿辅具并以口语沟通为主要方式的口语族的需求,在我们实际的康复服务中的数据分析发现,他们在就业持续就业中的困境突出,目前没有任何政策支持,该项目的初心是是针对能够使用口语交流方式的听障成人提供精准的需求服务,所以这个项目的社会效益意义十分重大。表现为:一方面精准帮扶,另一方面总结经验提供给制定政策的相关部门参考,促进政策创新。手语族和口语族在就业持续就业的方面有共性的需求也有不同的困境,需要精准帮扶,实质上也是支持性就业服务,而且弥补了公共服务资源的不足。在实际的服务中我们可以为所有的听障群体服务,而政策只局限需要手语翻译的听障者。目前残联在推进听障人群就业服务中,主要是介绍工作,召开招聘会,很少有针对听障群体或一对一就业指导服务,对听障特殊性的关注不够全面不够精准。该项目是弥补公共服务资源不足,为听障群体提供精准就业支持服务。
(1)服务需求调研 : 搜集职场困境调研问卷100份,确认需求 ,通过中国聋协,北京聋协渠道社群发放问卷回收120份问卷,总分析总结,制定评估方案,共计40个课时。
(2)服务对象评估建档 : 建立精准服务持续服务的基础,建立40分档案。分析40个个体化困境,分析解答产生的原因、解决途径和方法 ,一对一精准评估,访谈和问卷,腾讯众创空间+阳光100社会组织服务中心+首开广场回社协服务中心,评估40人,并建立档案,制定服务方案,共计40个课时。
(3)职场指导服务 :组织个性化职场有效沟通的方法学习和练习,有效提高职场沟通能力。腾讯众创空间2天16课时,面授40人阳光100社会组织服务中心1天8课时面授40人首开广场回社协服务中心2天16课时面授40人
执行能力说明
1、全池博爱是一所在昌平区教委正式注册成立,在民政登记的民非单位,1998年成立至今,承接政府购买项目,有着坚实的专业,团队,项目经验的基础。项目只是学校业务的30%部分。2、全池博爱学校是昌平区教委,残联,社工委,团委支持学校,在社会组织服务方面有扎实的基础和经验。在项目,场地,宣传方面有基础,社工委,团委,回社协,中国残联聋协,都有提供场地和平台支持。2017年度公益支出为
38673.00元
关于我们
全池博爱语言培训学校,简称“全池·博爱”,诞生于1998年,是一所集“听障康复培训”、“后续融合教育”直至“高考成才辅导”于一体的,经教委审批,民政登记,总部设在北京的语言培训机构。
“全池·博爱”拥有自己的康复研究所,融合幼儿园、融合小学,20000平米康复教学面积,11000平米学生活动区域,是全国最大,也是全国唯一拥有自主研发、全程康复及后续成才教育的“全体系”民办康复机构。自主研发的“多元听觉感受模仿法”口语矫治技术,获国家相关部委验收,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已使数千名听障者回归主流社会,其中大年龄康复(6周岁以上)更是填补了国内空白。现拥有的教学、师资规模,真正为听障者提供终身康复支持。
“全池·博爱”以专业、科学为基础,以博爱、自由沟通为原则,不止于听损者的康复,更注重康复后的融合教育和成长成才,让听损者充满自信,在社会中实现自我突破和自身价值。
票据说明
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将会为捐赠人开具电子捐赠票据。索取电子捐赠票据请将捐赠截图(包含捐赠项目、捐赠金额和交易单号)、发票抬头、邮箱地址、邮编信息发送至邮件mj@cvsf.org.cn,在收到捐赠用户提出的开具捐赠发票申请邮件后10个工作日内,开具票据。感恩您的信任和理解。
还剩13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