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介绍
项目介绍
古时有一种鸟,它们成群生活在一起,每群的数量总是七十只,形成一个小家族,于是人们就把它的集群个数联系在一起,在鸟字左边加上一个"七十"字样,就构成了"鸨(bǎo)"。
大鸨是世界上最大的飞行鸟类之一,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身高背宽,雄鸟体长可达1米,体重10公斤,雌鸟平均体重3.5公斤,是世界上雄鸟和雌鸟体重相差最大的鸟类。大鸨是草原鸟类,栖息于广阔草原半荒漠地带及农田草地, 通常成群一起活动。十分善于奔跑,比骏马还快,其鸣管已退化,不能鸣叫。它既吃野草,又吃甲虫、蝗虫、毛虫等各种昆虫, 称得上大草原的保护神。

她们,是鸟类中的大熊猫,如今却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走向灭亡。她们远道而来只为寻获些食物喂饱自己和幼崽,却不知那一粒粒玉米正是夺走她们生命的毒药。大鸨原本是中华大地常见的鸟类,而今却离我们越来越远。
那么,大鸨这些年究竟遭遇了什么呢?

栖息地破坏,草原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使大鸨丧失适宜的栖息地。
农业机械和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生境退化和丧失,直接威胁着繁殖期的大鸨、鸨卵及幼鸨。且人类各项生产活动干扰,也间接影响大鸨的繁殖。

在草原及农田附近架设电力线使大鸨经常撞线死亡。

在利益驱使下,毒杀、猎捕、网捕候鸟猖獗,极危物种大鸨受到重大威胁,数量逐年明显下降。

目前大鸨的聚集地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在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豫鲁交界黄河湿地,约有300余只大鸨在此越冬。这一东方亚种,全球数量不足800只,长垣县就承载了超过1/3的大鸨,可见保护长垣栖息地是多么的重要!为此,2015年秋季,长垣县绿色未来环境保护协会联合”让候鸟飞公益基金”在候鸟越冬地开展为期100多天的“保鸨反盗猎百日行动”,志愿者在150多天的昼夜巡护中,共捡拾2.5公斤、2500多粒毒玉米,拆除鸟网200余张、5000余米,缴获强光灯、兽夹、猎枪一批,驱逐了至少150次非法猎捕、捕获了30多个盗猎分子、18辆盗猎车辆,26只猎狗,并向当地沿黄70多个村庄约30余万的农民、二十几家餐厅多次重点宣传,查处野味饭店、摊点十余家,确保大鸨平安越冬,基本实现了“大鸨今年一只都不少”的目标。
大鸨另一个栖息地是在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既是大鸨的重要繁殖地又是大鸨的越冬地,位于黑龙江、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交界的兴安盟扎赉特旗最南端。2009年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扎赉特旗“中国大鸨之乡”荣誉称号。2010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大鸨保护国际研讨会图牧吉保护区是承办单位之一。2015年6月,中国笼养大鸨首次在图牧吉保护区繁殖成功,同年12月国家林业局授予图牧吉管理局“保护森林和野生动物资源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大鸨90年代中期后在此为留鸟,繁殖数量仅在 50只左右,越冬种群数量在100只左右。2002年保护区建立以后 ,在保护区管理局于长江局长的带领下,加强了栖息地的管理及法制宣传,对乱捕滥猎现象进行了严厉打击。每年都对大鸨进行不定期的监测,同时,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大鸨数量逐年回升。每年迁徙季节数量达到200只左右,加上周边地区繁殖个体,繁殖数量达到100多巢。真正达到了保护的目的。
2016年4月18日,中国绿发会召开“推动绿色发展,建设大鸨保护地”研讨会,设立了我国第一个中华保护地--“中华大鸨保护地·长垣”,开展针对性保护工作。并于7月23日,正式设立中华保护地“中华大鸨保护地·图牧吉”,广泛吸纳当地蒙古族农牧民参与保护,与图牧吉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共同保护这里的珍惜物种大鸨及其繁殖地。
我们要做的事:
1、通过联合巡护反盗猎,保障候鸟安全:组建专业巡护队伍,在候鸟繁殖越冬季期间,昼夜巡护,并联合执法部门共同打击盗猎。
2、通过全方位普法宣传,提高民众保护意识:开展“环保讲座进校园”活动,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张贴展板、条幅,发放宣传图画等多种宣传形式,提高村民、学生的保护意识,并发展环保志愿者。
3、孵化长垣周边地区民间环保团队,实行跨区域保护:在保护区毗邻的山东省东明县,河南省兰考县、封丘县等省市孵化、发展至少3家当地志愿者团队,并开展相关巡护等培训,为其提供网络建设和启动资金。
4、结合图牧吉保护区大鸨繁殖地现状,将设两个保护地管理站,一个在马鞍山内,一个在靠山内。
我们需要的资金支持:

我们是谁: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是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科协主管,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全国性公益公募基金会。其前身为1985年由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吕正操、钱昌照、包尔汉等同志创立的中国麋鹿基金会。
中国绿发会一直致力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发展事业。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更是创新性地提出“中华保护地”的概念,快速、有效、动态地跟进我国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现状,对自然物种资源和文物古迹等针对性地开展保护工作,并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中华保护地体系建设,主动补位职能部门保护工作的缺口和空白。
“中华大鸨保护地·长垣”,是我国的首个中华保护地。而“中华大鸨保护地·图牧吉”是我国开展的第二个大鸨保护地,具有良好的的示范作用。我会将持续推动中华保护地项目建设,争取在全国范围内都有保护基地,充分调动民间力量和政府力量,共同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献出一份力。


发票索要说明
如果您需要捐赠收据,请将捐款记录截图、捐赠人姓名、捐赠数额、邮寄地点等信息,发送邮件至que@cbcgdf.org,我们的工作人员会为您处理。
公益捐赠发票将在每月月底统一开具,并会在次月五号前寄出;
5000元以上的捐赠将以快递方式寄出;
1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捐赠将以挂号信方式寄出;
100元及其以下的捐赠需要自取,金额可累计集中开具(需提供捐赠截图或银行汇款回单);
执行计划
关于我们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绿会”),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全国性公益公募基金会,全国性一级学会,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事业。1985年,由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吕正操、钱昌照、包尔汉等同志创办。
还剩13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