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凌是最普遍的校园暴力形式之一,它是一种发生在不对等的关系之上的持续的攻击性行为。而校园暴力是一个全球性问题。近三分之一(32%)的学生在过去一个月中至少被同龄人欺凌过一次,近三分之一(32.4%)的学生在过去一年中至少经历过一次身体攻击,三分之一以上(36%)的学生曾与另一名学生发生过肢体冲突。
而当我们把视线拉回中国,2019-2020年,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治理现代化课题组针对东中西部地区130余所中小学的1万余名学生开展相关内容专项调查,最终数据显示,校园欺凌的发生率为32.4%。其中,关系欺凌发生率为10.5%、语言欺凌发生率17.4%、身体欺凌发生率为12.7%、网络欺凌发生率6.8%。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NSPS)设计与实施的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6年发布的数据分析结果也显示,有将近一半(49. 6%)的初中生遭受过言语形式的校园暴力; 其次为社会欺凌,有37. 7%的初中生遭遇过校园内社会交往方面的欺凌。
但在定义和数字背后,校园暴力可能远比我们想象的更痛。
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被欺凌者会选择向家长倾诉。而在沉默背后,带来的往往是更大的伤害。根据中国司法大数据,上报的校园暴力案件中,近九成受害人存在不同程度的伤亡情况,11.59%的案件出现受害人死亡的情况。
而最让人感慨的事实的则是,其实每一个人都可以为「制止欺凌」做点什么。研究表明,当有旁观者站出来制止欺凌时,50% 的欺凌事件会在 10 秒内结束。
项目主旨
那么,当欺凌发生的场景已经超越校园的场域,当欺凌的形式逐渐显现出显性与隐形,以及新型与传统并存的特点的时候,我们需要如何守护每一位“少年的你”?别让校园欺凌抹杀他们对于未来的期冀?
我们通过系统的研究分析,识别出“青年反欺凌”公益议题的实质是社会权力导致的权力不平衡在校园环境中的儿童/青少年社会交往中的投射。对于被欺凌的学生而言,学校不只是彩色的,也会遇到一些相对‘阴暗’的角落,而这些在角落中滋生的欺凌行为,往往以一种更加隐形的方式发生。因此,需要识别学校内以及超越学校场域的保护场景,并且在保护的场景中,听到青少年真实的声音。而可行的解决方案则是,在社区层面,以共识与行动为杠杆点,强化社区的保护功能,降低儿童/青少年的脆弱性,达到预防欺凌发生的效果 。
2024年预算:25200.00元
预算项 | 单价 | 数量 | 总价 | 说明 |
---|---|---|---|---|
项目直接支出/活动费用/活动开展费用 | 12000.00元 | 2项 | 24000.00元 | 开展小鱼解忧邮局、选择的力量、隐秘的角落、守护我们的童年、KOP家委会等活动。 |
管理费用/公募机构管理费/公募管理费 | 1200.00元 | 1项 | 1200.00元 | 公募管理费 |
(4)若最终产生剩余善款,将用于开展更多守护儿童防欺凌活动开展。
“守护少年的你”计划通过在社区场域内开展小鱼解忧邮局(助推儿童-家长-老师三方的表达/倾听/对话)、选择的力量(社区体验式反欺凌科普教育)、隐秘的角落(社区环境扫描与风险降低)、守护我们的童年(青年参与的社区田野调查&公共对话)、KOP家委会(赋能家长开展的社会交往主题“班会”)等5个实践计划,从提升社区领导力、社区联结度、服务可及性、儿童参与度、以及社区响应力的角度,发掘和联合利益相关行动者,为“青少年欺凌”公益议题提供系统且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2024年3月-2025年2月,项目执行:在社区开展小鱼解忧邮局、选择的力量、隐秘的角落、守护我们的童年、KOP家委会等子项目活动;
A.小鱼解忧邮局:
以协助儿童表达经验与感受为核心的创意工具箱,可以应用于家庭、社区和学校场景。儿童根据指引制作自己的“邮箱”,在泡泡小鱼上记录事件和感受,并“邮寄”给同伴、家长及老师推动倾听和对话。
B.选择的力量:
在社工公共空间开展的校园防欺凌社区互动教育剧场,籍由情景剧让参与者(儿童/成年人)探索欺凌事件中的身份角色与在场感受,激发共情和力量,共创冲突事件的解决办法。
C.隐秘的角落:
校园环境不仅是校门之内,也包括上放学路上、僻静的道路和角落等社区公共空间,隐蔽的欺凌经常发生在这些地方。通过社区mapping和空间营造,让儿童参与到这些地方的环境改善中来,让风险地转化为教育体验场所。
D.守护我们的童年:
为社区里的青年人提供工具箱,开展议题相关田野调查,评估社区风险,收集故事。在此基础上,赋能青年人开展社区教育的内容创作和传播。
E.KOP家委会:
以“自尊与尊重”为主题的系列工具包,支持有一定专业或组织能力的家长(key opinion parents)成为志愿者,设计和实施课后/亲子体验/反欺凌倡导活动,让孩子和家长一起共塑积极的社会交往行为。
还剩13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