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介绍
最后的抗战老兵
他们曾经意气风发,浴血沙场抵御日寇。
70年前的艰苦卓绝,让无数年轻的生命过早离去,成了战死他乡、无名无姓的孤魂野鬼。他们的幸存者,则在历史的跌宕起伏中历尽沧桑,忍辱负重,被人遗忘。
如今,健在的抗战老兵,早已步入耄耋之年,耳已背,腰已弯,大多数仅有每月不足百元的农村高龄补贴,生活窘迫可见一斑。
抗战胜利70周年,对抗战老兵,注定是最后的纪念。
莫追悔!待抗战老兵健在时,为他们送上一份迟到的致敬。
一份力量,帮助老兵改善生活
70年前的烽烟早已不再弥漫,在卸甲归田后,他们曾经的荣耀已被遗忘;
70年后他们念念不忘,那一段刻苦铭心的记忆和对军人尊严的渴求。
唯有关爱他们的人的到来,才能唤起老兵对往昔峥嵘的追忆。
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希望和您一起向抗战老兵致敬!
借助您一份小小的力量,帮助老兵改善未来的生活状况,帮助老兵安抚心中过去的伤痕。
为150名老兵募集生活助养金
每位贫困抗战老兵每月500元生活助养金,150位健在抗战老兵一个月的助养金共计75,000元。若所资助抗战老兵在期间归队,资助金将会转至游心基金会新增资助的其他贫困抗战老兵。
老兵印象

黄德和(1924-),广东阳西人。原国民革命军第62军151师战士。1943年中秋抓丁入伍,经阳江、恩平到达韶关,编入国民革命军第62军第151师任步兵,先后在湖南长沙、衡阳、广西柳州与日军作战。黄老家境贫困,因患多种慢性病,已不能站立,生活靠儿子外出打工维持。
黄雄(1921-),原国民革命军第66军159师战士,现居广东电白。1938年抽丁入伍, 1939年开赴广西参加桂南会战。后随部队转战十万大山、靖东、靖西、南宁、越南边境、廉江等地与日军作战,直至日军投降。头部曾被日军炮弹弹片炸伤,伤疤迄今依然可见。目前跟随在家务农的儿子生活,身体较差。
胡学孝(1925-),四川达县人,原国民革命军新编第6军新22师66团少尉排长。1941年5月年被征兵入伍,编入新6军新22师66团,先在云南沾益集训,后驻防曲靖。1942年3月随大军入缅,战败后绕道野人山回国。1943年在印度兰姆伽接受整训。1945年4月,参加了抗战八年最后一次会战-雪峰山会战。抗战胜利后,在南京接受日军投降。如今胡老房子破烂无法居住,在孙女家生活。

罗德成(1922-),原国民革命军第94军121师重机枪手,现居重庆。1942年入伍,由步兵转为重机枪手,曾参加鄂西会战、常德会战、桂境追击作战等,于桂湘交界处负伤。数年前罹患脑溢血,已难以讲话,每月仅有90元农村高龄补贴,儿孙都在外地打工。
发放公示
我们将通过乐捐及时更新项目进展,感谢各位捐款人的信任。
我们是谁
广东省游心公益基金会(以下称“游心基金会”)成立于2014年6月,由三七互娱(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发起,主管单位为广东省民政厅。
游心基金会一直关注抗战老兵群体,定期看望慰问抗战老兵,记录抗战老兵的口述历史,为贫困抗战老兵提供必要的生活资助。
截至2015年5月底,游心基金会在广东、四川、重庆、贵州已经累计为166位生活贫困抗战老兵提供了每月500元的生活助养金。每月500元的生活助养金已经极大改善了健在抗战老兵的晚年生活。
捐款票据
爱德基金会可以为累积捐款100元(含)以上的乐捐网友开具个人捐赠票据。提交捐赠证明材料:
当您满足上述票据开具条件,请您完整填写如下信息,并发送至爱德基金会邮箱(fangjun@amity.org.cn)。
1)捐赠人QQ号
2)捐赠人收挂号信详细地址
3)捐赠人真实姓名
4)捐赠人联系电话
5)财付通支付成功凭证:支付成功凭证截图
经审核无误后,爱德基金会将为捐赠的网友提供开具个人捐赠票据,并统一以挂号信方式寄出。
或关注爱德基金会微信服务号(公众平台搜索“爱德之友”,微信号:wzczyj),回复相关内容索取收据。
执行计划
关于我们
广东省游心公益基金会(简称“游心基金会”或“游心公益”)由三七互娱发起,于2014年6月在广东省民政厅登记成立,2017年获得“慈善组织”认定。游心基金会主要在“边远地区高中教育”方向开展工作。
还剩13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