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介绍
家乡是我的骄傲
“以前洁源村有一种石灰,大家都拿到城里去卖……后来村庄出现了许多变化……这就是村庄的历史,村庄的历史让我们骄傲!”一个孩子在他的笔记本上写道。
还有一个孩子写道:“我觉得这位老爷爷讲的历史很有意思,我要认真读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还要收集更多的历史讲给同学听呢!”
爷爷奶奶一堂课让懵懂的孩子,在幼小的心灵里种下故乡的种子,自信、自豪地面对色彩斑斓的外部世界,永不迷失自己的根。


我这把老骨头,还能登上三尺讲台!
“我种了一辈子的地,从牛拉的犁,到拖拉机,到现在的联合收割机我都用过,生产工具的变化就是我们生活的变化,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但是我没想到有一天能站在讲台上跟孩子们说这些”。老人声音里带着哽咽,脸上却洋溢着孩子般童真的表情,“学校是俺们村子最受尊敬的地方,教书先生是最受尊重的人。我七十多了,黄土都埋到腰了,能来到学校站在讲台上跟孩子们说说话,感觉像做梦一样”。
爷爷奶奶一堂课让这些失去劳动能力,在农村社区被边沿化的老人重新焕发价值,以文化的力量获得尊重!

传承:赋予非遗文化新时代精神
“我的小孩儿没机会学,可能整个中山会做宫灯的,就是我们这些老年人了吧”。61岁的程荣春老爷子说。
宫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性符号。在武平县中山镇项目实施学校,程荣春老人带领兴趣班的孩子们学习手工制作宫灯,一边学习精湛的手工技艺,一边领略中华古老文化。老人匠心独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个词制作成标牌,作为宫灯的装饰物。
爷爷奶奶一堂课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把时代精神融入课堂,与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相衔接,让孩子们胸怀历史,继往开来。

孩子被“圈养”,问题多多
爸爸妈妈都去城里工作了,留下老人和孩子在农村老家。老人照顾孙子孙女,“管吃管穿管安全”,为了保证安全,老人不允许孩子到田里、地里、树林里……玩儿;孩子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在教室里学习,放学了待在家里。孩子像被“圈养”,失去接触大自然、接触ta生长的环境的机会,和生长的社区没有互动。就像树木没有根。
爷爷奶奶一堂课提倡情景式教育,让孩子们走出教室,亲近自然,在天与地之间聆听老人的生命分享。

文化传承回归于如何做人
“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再次回到学校,有机会把家族文化给到孩子们。”山西朔州的刘爷爷开玩笑地说到“二进宫”,自己已经70多岁,不知道还能活几年。
刘爷爷原是学校副校长,退休后,基于对教育和历史的感情,老人开始整理族谱,这个村大部分人家都姓刘,老人整理族谱的过程中,了解到刘姓族群于300多年前从清朝开封鼓楼大街迁移过来。还发现一位刘焕若老先生在自然灾害年间,开仓放粮,后人为了纪念他,在当地树了一块碑,名叫厚德碑,这块碑现在都还在。虽然这是过去的故事,记录历史,但是它记录的是族群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活在过去,也应该让后人学习,这种精神在现代仍具有时代意义。
老人说这种历史在整个国家大历史里边是很小的历史。每个姓氏、每个村庄都有它的文化,正是这些文化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大篇章。所以每个家族、社区的文化都是国家的重要的一部分。所以他就担心这样的话,这种文化灭绝,一再不被重视的话,其实对整个中华文化都是一种损失。
文以载道。爷爷奶奶一堂课的文化传承落脚点在于让孩子们人格养成,做一个正直诚实、自强不息、富有责任的人。

听爷爷奶奶上一堂课(项目目标)
针对以上问题,爷爷奶奶一堂课项目旨在让失去重体力劳动能力的乡村老人经过简单的培训后,成为村庄历史、传统文化、风土人情的讲述者,成为乡土教育的传递者,有尊严地获得劳动报酬,在农村社区赢得尊重;让农村儿童从老人的故事里,从社工的引导中,认识自己的家乡,对生长的社区产生价值认同,建立自己与村庄、族群、父母、同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传承传统文化。




关于爷爷奶奶一堂课的N个小问题
Q1:项目现在是否形成了完整的课程体系和操作流程?
A:项目目前是10+X课程体系,10节标准课程,分别是:我的童年、自然和物产、村庄历史、我们的食物、我的母亲河、传统生产工具、族群历史、婚丧嫁娶风俗、村庄这十年、村庄人物志。X是指根据当地特色文化定制的特色课程。我们总结实践经验,初步形成了项目操作流程,还在不断地完善中。
Q2:项目目前开展形式是什么?
A:成都市和川公益发展中心(和公益)授权合作NGO或者学校爷爷奶奶一堂课品牌使用权,提供培训指导、资金支持,合作方反馈项目开展产生的资料。
Q3:项目目前在哪些地方开展?覆盖面多大?
A:2015年7、8月,项目在重庆合川、福建武平、江西瑞金开展项目试点工作,形成了完整的课程体系。此外,项目在山西朔州、山东青州也有开展。目前,项目已在福建武平中山小学常态化开展,即将扩散到当地8所学校。
今年6月开始,四川绵阳、山东临朐两地三所学校将作为项目示范点开展活动。
7月中旬,项目即将走进辽宁,让更多孩子受益。
Q4:项目开展过程中,社工可以做什么?
A:社工在项目开展过程中扮演较为重要的角色。前期寻找老人等准备工作、项目开展过程中的辅助工作、以及后期总结评估工作都离不开社工。爷爷奶奶一堂课关注传统文化传承,任何文化传承都需要联系现实,所以如何与现代文化接轨很重要,因此我们需要既热爱农村又熟知现代文化生活的社工。
……
Qn:……
A:快来关注我们吧!扫码关注和公益微信公众平台,了解更多爷爷奶奶一堂课信息。

项目经费预算
“和公益”未来计划在全国推广项目,以和NGO、学校合作的形式开展项目,形成各地文化生态圈。我们任重道远。
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们计划在各地开展课程1000堂,预计受益学生40000人次。项目预算包括老人课酬。活动费用、人员费用等等,本次筹款只针对“老人课酬”这一部分预算进行,所筹经费专项用于课程补贴发放,具体预算如下:

捐赠回馈
20元 爷爷奶奶生命故事一篇
200元 爷爷奶奶传统手工艺教程一份
2000元 爷爷奶奶手工艺品一份
5000元 获赠爷爷奶奶一堂课基金“爱心大使”纪念徽章
凡捐赠的朋友,请将“捐款成功截图+姓名+常住省市+手机号”发送到“和公益”公众号,成为我们的爱心志愿者。爷爷奶奶一堂课基金组织将定期组织伙伴们亲临项目实施学校!
关于我们
“爷爷奶奶一堂课”是由贺永强、祝华新、陈峰、李玉宵、土家野夫、金锦萍、王旭东、邓飞、朱旭、雷建华、郭士玉、古学斌、张和清、黄庆委等一百位来自公益、媒体、学界、高校等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发起,2015年10月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设立的专项基金。
项目实施机构为成都市和川公益发展中心,简称“和公益”,使命是“重建乡土文明”。“和公益”致力于传统文化传承、农村社区发展。核心业务有爷爷奶奶一堂课、活力蓝帐篷等。
项目荣誉
第五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社会创新项目百强——爷爷奶奶一堂课项目,参赛编码A500215,大赛由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组委会主办(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广东省人民政府、深圳市人民政府和中国慈善联合会),由深圳市民政局、深圳市社会公益基金会、深圳广电集团、芒果V基金承办,作为一个国家级、开放性的公益创投平台,自2012年起,连续举办四届,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参赛项目累计3034个,福彩公益金发放创投资金1080万元,带动社会化创投资金超过3000万元。
项目入围2015责任中国公益盛典公益行动奖
项目入围2015环球公益奖
2015中央电视台社区英雄优胜项目

发票索要说明
1、深圳市社会公益基金会可为累积捐款500元(含)以上的爱心网友开具捐赠票据,并以快递方式寄出。累计捐赠少于500元的,可为您提供扫描版捐赠票据,您也可选择自取或快递到付的方式。
2、当您满足上述票据开具条件,请关注深圳社基会"拾点公益"微信服务号(公众平台搜索“拾点公益”,微信号:shidiangy),点击领取票据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为您寄送相关捐赠证明。
3、若项目执行过程中遇不可抗力原因停止运作时,项目剩余款项将公示并交由深圳市社会公益基金会根据剩余捐赠财产近似原则及“公益创新基金”管理办法用于资助同类项目。
4、深圳市社会公益基金会是一家致力于推动社会公益事业健康发展的公募基金会,在国内率先提出“搭建公益创投平台,支持社会创新项目”的发展战略,秘书处电话:0755-25944136,需要项目认领或业务合作的可联系。
执行计划
关于我们
“和公益”由一群来自不同界别,童心未泯、心怀农村、热爱国家的有识之士发起,是致力于农村社区成长公益组织。“和公益”以重建乡土文明为使命,服务于农村教育、文化、环境与经济发展。
还剩13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