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介绍
探秘自然的童年
池塘边的榕树上,
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
操场边的秋千上,
只有蝴蝶停在上面。
黑板上老师地粉笔,
还在拼命唧唧喳喳写个不停。
等待着下课,
等待着放学,
等待游戏的童年。
每个孩子的童年都对大自然有着无穷的探索欲望。童年,是郁郁葱葱的稻田;童年,是挥舞着捕虫网的夏天;童年,弥漫着板栗树的清香;童年,充斥着采摘桑葚的欢声笑语。对于大多数人80后,90后来说,陪伴他们长大的,是大自然的植物、昆虫、鸟儿。

图:板栗

图:桑椹
我们离自然越来越远
可是,我们长大了,开始工作了,却慢慢地疏远了大自然。我们在钢精混凝土中穿梭,在玻璃幕墙下工作。我们忘记了儿时吃的野果的名字,忘记了在荷塘里捕捉的小虫的样子。也许我们过上了理想中的“城市人”的生活,但儿时与昆虫和植物为伍的记忆和欢乐却再也找不回来了,我们与自然割裂了!而我们的内心深处,缺仍然渴望多样的生物世界,每个人都有一颗探秘自然界的好奇心。
重建与自然的连接
近三年的时间里,我们带领上千名小朋友和他们的父母参与到自然观察和自然探索的活动中来。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城市里的孩子对自然充满好奇,但却往往缺乏合适的途径去了解、学习相关的知识。很多家长问我们是否可以推荐适合孩子看的动植物书籍或网站,但真正好的资料却少之又少。有时候我们要查询本地的生物,却不得不借助台湾、香港甚至国外自然爱好者的网站。期待能以此让更多的社会公众乃至自然教育机构获得多一个了解、学习、关心身边生物的途径。


因此,我们计划以上海为代表,建立一个华东地区易学易用、有针对性的高质量生物影像库,记录城市中常见的、美丽的、有趣的、稀有的、不被注意到的动植物,把它们的演化奥秘、趣闻知识分享给热爱自然每一个人。期待能以此让更多的社会公众乃至自然教育机构获得多一个了解、学习、关心身边生物的途径。
我们希望,可以为城市里的孩子,建立一套科普的动植物识别的资料。帮助孩子们和对自然感兴趣的成年人,运用这一套资料,深入地了解身边的自然界的昆虫、植物、鸟类、鱼类,重新唤醒儿时的记忆,重建与大自然的连接。
本项目通过城市生物影像库的建立,首先试点华东地区,使得该地区城市居民能够免费查询1000种身边物种的信息,激发市民关注城市生态,共同推动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情。

图:灰带管蚜蝇

图:中国雨蛙

图:肖楔天牛

图:紫花地丁

图:草莓车轴草
项目执行计划
有感于此,我们希望自己行动起来,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建立一个适用于华东地区城市生物的网站,我们将针对这一地区城市中常见的1000种生物进行拍照记录、物种鉴定和描述文字的编写,再传到网站供大家免费学习交流。希望能够以这种方式,帮助城市居民更好地了解身边的生物,并更进一步地激发大家关心、保护这些生物的行动。具体的项目执行的计划如下:
2016.07-2016.12 收集500种华东地区城市生物的影像资料,进行物种鉴定、文字资料编写等工作;
2016.12-2017.03网站制作,物种资料上传,网站试运行;
2017.03-2017.06 累计收集1000种华东地区城市生物的影像资料并上传进入网站,网站正式运行。
项目预算

该项目的经费主要用于网站的建设维护和物种素材的拍摄整理。我们邀请相关专业的专家和具有较强实力的自然摄影爱好者共同参与这一项目。在这一项目中,专家和摄影师都会得到收集资料的劳务补贴,但这一补贴仅仅为照片常规使用价格的五分之一至十分之一,摄影器材也由拍摄者自备。
我们是谁
城市荒野工作室,成立于2013年,由一群热爱自然的年轻人共同发起成立,主要从事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物种调查、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儿童自然教育等方面的工作。期望凭借我们的专业知识与行动,为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的团队成员如下:
郭陶然:城市荒野工作室创始人。从事自然教育与生物调查,本土物种保育、生态修复等工作。
魏羚峰:城市荒野工作室联合创始人。曾探访30余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辨识万余种动植物物种。
周寅:复旦大学植物学博士,从事水生植物繁殖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领域研究,博士期间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或拟发表研究论文7-8篇,推进了学术界对水生植物的认知。
宋晓彬:上海师范大学动物学硕士,从事好蚁性与好白蚁性前角隐翅虫分类研究,研究生期间在国际知名期刊Zookeys上发表论文3篇,其中包含1个中国新纪录属和7个新种。
杨建化:上海大学自然博物协会社长,全国大学生绿色营上海小组负责人之一,植物园春季花展讲解员,植物园“暗访夜精灵”活动讲师。于上海大学开创系列校园导赏活动,对自然、摄影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热爱。
陈国建(兼职):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生态学博士,从事城市环境问题(尤其空气污染)和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博士期间在如“Journal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Atmospheric Environment”、“Environmental Pollution”等发表论文若干篇。
毕玉科(兼职):华东师范大学植物学分类学硕士,主要从事华东地区种子植物的分类研究。硕士期间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一篇,国内核心期刊2篇。发表了在我国云南高黎贡山发现的一个珍稀植物新种-贡山水玉杯(Thismia gongshanensis Hongqing Li&Yuke Bi)。
毛涵杰(兼职):上海交通大学药学学士,因热爱植物而从事植物系统发育与进化相关研究,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从事裸子植物进化和物种形成方面研究。
捐赠票据要求
1、灵山慈善基金会可为支持本项目的爱心人士开具国家统一的公益事业捐赠票据;
2、基于人工成本、邮寄成本等因素考虑,我们仅为每笔捐赠200元以上、有发票需求的捐款方开具并邮寄捐赠票据(200元以下的捐赠,如有需要,我们可为您发送电子票据扫描件);
3、需要捐赠票据的爱心人士,烦请您将捐赠成功后的微信支付截图(含捐赠项目、捐赠金额和交易单号)以及姓名、乐捐用户名、开票抬头、联系手机、收件地址等信息发邮件至weiailianquan@lingshanfoundation.org,经确认后我们会尽快寄出,感恩您的信任和理解!
4、如有其他问题,欢迎您跟我们联系weiailianquan@lingshanfoundation.org,感恩您的信任和理解!
更多关于灵山慈善基金会的动态信息,欢迎您关注“灵山慈善基金会”微信公众平台,或点此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定期收取灵山慈善基金会相关电子刊物。
执行计划
关于我们
城市荒野工作室成立于2013年夏,于2015年5月工商注册为上海万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工作室致力于都市自然教育和本地物种保育。现在的都市人对于自然非常陌生,虽然很多孩子从小就对自然感兴趣,但是却不知道该如何接触自然、观察自然,如何和身边的小生物做朋友。当这些孩子长大之后,对自然的陌生会导致对环境问题的漠视,我们希望为这些孩子提供亲近自然的机会和方法,让他们了解自然,热爱自然,并进一步的保护自然。
与此同时,我们将更多的关注放在了本地物种的保护和城市生态修复方面。现代城市将人类和自然环境相隔离,这既阻碍了人们对自然的认知,也使得原本生活在城市中的生物丧失了它们的栖息地,城市生态变得越来越单一。工作室从收集上海的本地物种开始,研究这些物种的生存需求和生态关系,并通过生态修复的技术手段重新在城市中营造一个能够容纳更多本地物种共同生存的保育区。我们期望通过这样的项目,让原本生活在上海的生物重归家园,也让都市中的人能够有一个接触、了解本地物种的机会。
还剩13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