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介绍
我为什么关注"塔坚强"
近日,山西祁县一座摇摇欲坠的古塔,被媒体冠之以“塔坚强”之名,在网络迅速走红。
和此前的“楼歪歪”、“楼倒倒”相对照,网友赞叹古人精湛工艺的同时,也意识到乡村文物保护的尴尬现状。
“塔坚强”的发现者:我为什么关注她
我叫唐大华,“塔坚强”的发现者。
见到她时,她似一支待发射的火箭,耸立在荒野的土堆上。基座半悬空,塔基掉下来的砖散落在地。塔共5层,刻有“钟英毓瑞”四个字,塔旁没有其他建筑。
山西平遥县东凤落村这座清代戏台已经损毁严重,只能靠几根木棍支撑。
据当地文物部门称,该塔是明清时代的建筑。按照我国文物保护“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体制,保护经费以当地政府投入为主。“塔坚强”算不上县级文物,当然也没有了被修缮保护的资格。
山西是文物大省,现存古建筑28027处,元代以前古建筑占全国现存的80%。但山西119个县(市、区)的9000多处市县级文保单位中,只有40多个县(市、区)将文物保护经费纳入了本级财政预算。
以下为中国乡村之声记者专访唐大华:
山西长治县东呈古佛堂,明代,大梁直径过米,非常壮观,然而现在破损严重,荒置待毁。
Q:您为什么会关注乡村的古建筑保护这件事?
A:我自己的主业是经营一家IT公司,业余爱好是“营救”乡村古建筑,自2006年开始寻访古建,至今已八年多,2010年开始19次寻访山西古建以来,寻访古建600余处,目睹古建因缺乏维护自生自灭,非常痛心,希望通过民间的呼吁与监督,改变乡村古建的命运。做这些事的理由很简单,就是想让这些美好的古建筑留下来。
Q:像“塔坚强”这样的现象遇到过多少?
A:有很多,不少乡村古建在自生自灭,其中不乏国、省、市、县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塔坚强”就是一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然而现状却是多年来从无任何保护。
Q:乡村古建筑保护的难点在哪里?
A:政府缺乏投入,乡村经济乏力,没有经费来源保不住这些古建筑。
Q:乡村古建筑的文化价值在哪里?
A:过去,每个村子里几乎都有戏台和庙。这两种东西相当于村民的文化活动中心。在庙或者戏台旁边,都有碑刻存在,这上面会记载戒赌、戒偷之类的乡规民约,它们实际上是乡村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
Q:现在乡村文明正在变得多样化,这些古建筑所承载的传统文化可能正在消失,那古建筑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A:有。保护这些古建筑其实也有非常多的现实意义。比如说,庙的存在是村民对于神的敬畏,而对于神的敬畏实际上也可以修订人的行为,让人保持一定的敬畏感。
而从长远来看,保护这些乡村古建筑,实际上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们都知道平遥古城,保护的很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现在平遥的新县城建设的也很好,其实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古城的保护和开发。但是实际上,过去平遥这个地方跟它周边的县来比,它是发展最落后的地方,以至于都没钱去拆掉古城墙,没想到这种被动的保护现在反而让它受益最多,它现在新县城的建设比周围地方都好。
Q:生活在农村的人有保护这些古建筑的需求吗?
A:其实,我们在乡村调查走访的时候,很多村里人希望保护好这些古建筑。但是,现在农村很多壮劳力都去打工了,只剩下老年人在村子里。这也为保护乡村古建筑增添了难度。
Q:你一个人在做这件事吗?
A:2014年3月与邓飞、《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等共同发起“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拯救古建公益基金”。
Q:你的团队现在有多少人?
A:一共只有两三个人,都是志愿者。
Q:基金来源何处?是否充足可以长期运作?
A:目前在腾讯公益(也就是这里)开通了捐款渠道,截至8月1日12点,12144人支持了我们42337.85元。我们会长期坚持下去,公益改变古建命运,能救一座是一座。
Q:你下一步的工作计划是什么?
A:两方面吧,一是继续通过网络、媒体的舆论,让更多人了解乡村古建筑保护这件事,同时也推动政府加大在这方面的投入力度。比如,山西之前在文物保护方面的投入每年大约是两千多万,今年增加到了一个多亿,在其煤炭经济不太好的情况下,和民间两年多的呼吁是分不开的。
二是继续通过社会基金的运作,汇集社会零散资金的力量来抢救乡村古建,能救一座是一座。
所募款项用途
善款将全部用于乡村古建的考察、修缮,如材料费、设计费,以及工匠的工费等等。
联系我们
1.如果您在捐赠时遇到问题需要咨询请发邮件至cuixiaoying@csaf.org.cn,我们会尽快给您回复。
2.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承诺专款专用,定期向社会公布该项目资金使用情况。
3.如果为机构或大额捐赠,需洽谈、确定捐赠意向,签订捐赠协议。
4.如需开具捐赠收据,请将收据抬头、金额、捐赠渠道、日期、联系电话、地址、邮编等信息发至yanglan@csaf.org.cn,经确认后我会会尽快回邮捐赠收据。
5.募集善款的5%用于基金会的监管支出(包括捐赠收据的开具、邮寄,人员开支,行政办公费用等)。
执行计划
关于我们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是全国性公募基金会。2009年1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设立登记,业务主管部门为民政部。宗旨是:汇集海内外爱心善举,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救助城乡困难群众,促进社会救助事业发展,服务新时代党和国家使命任务。
还剩13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