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布局“后战疫时代” 腾讯破题公共卫生事业

图片
肆虐整整两月后,中国境内的新冠疫情终于在全民抗击下显露颓势。不过,欢呼胜利为时尚早。放眼全球,疫情还在快速蔓延。新冠疫情让人惊觉:全球化带来的“便利”,病毒与我们同样享有。一方面,人类社群壮大,财富增加,寿命延长;另一方面,病毒传播更快,变化更多,爆发更频。
如何有效防控传染病流行、整体促进公共卫生和社群健康,已经成为关系人类文明存续的重大问题。无论在病毒特性和传播机制的认识方面,还是在临床诊疗和公共防治的应对方面,大量难题仍然待解。进入“后战疫时代”,人类要做好与病毒长期缠斗的准备。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日前宣布设立“战疫基金”,将重点对传染病和公共卫生领域科学研究、基础设施提升和健康科普事业等进行投入。目前,腾讯基金会正在与各领域专家深入探讨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助力新冠疫情防控的经验,积极制定推动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系统方案,探索为人类共同的“战疫”作出贡献。
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的提升为根本出发点
传染病的暴发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其防治也要靠人类社群整体应对。对此,各界已无争论。此次新冠疫情在国内得到阶段性遏制,也正是归功于医疗、科研、社区等各类人群的共同努力。只有把“人”从知识到技能武装起来,从意识到行为培养起来,从个体到整体动员起来,才能更有效地应对下一次“战疫”。
腾讯基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战疫基金中关于助力公共卫生的决策始终坚持以“人”的提升为根本出发点。同时考虑到战疫情势紧迫,在这些领域,相比病毒研究、药物筛选和疫苗研发等中长期任务,基金会可以更快更好发挥作用。

提升专业能力是对医护最好的关怀

概括来说,腾讯基金会重点关注三类“人”的提升。其中首要关注的就是抗疫一线医务工作者。在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体系中,他们无疑是守护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尚未结束的新冠疫情中,这道防线挽救了许多生命,但也显示出脆弱的一面。
国家卫健委此前通报,截至2月11日24时,全国共报告1716名医务人员确诊感染新冠肺炎。多位国家级专家向腾讯基金会提出,应该帮助一线医务群体全面提升传染病防治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从而在有效应对突发疫情的同时,更充分地做好自我保护。
对此,腾讯基金会将有步骤地开展一系列项目,重点帮助发热门诊、急诊、传染病、呼吸、重症、感染和检验等科室的一线医务人员提升专业能力,并为其提供综合保障。
此外,截至2月28日,腾讯战疫基金的关爱和保障计划已惠及679名确诊感染新冠肺炎的一线医务人员。他们确认接受腾讯基金会保障金资助。
支持优秀医务人员与院士“结对子”
目前,在帮助医务人员提升能力方面,项目规划已有突破性进展。2月26日,腾讯基金会与中国工程院签署《抗击疫情一线医务人员医学关怀与职业发展提升合作协议》。根据协议,腾讯基金会将捐赠3000万元,用于开展院士与医务人员“结对子”计划。
该计划面向此次抗疫一线优秀医务人员和研究人员开放超过500个以上名额。入选者将获得与院士“结对子”的机会,在医学科研、临床和预防等多个方面,得到后者的悉心指导和培训,并在事业发展方面得到支持,全面提升传染病防治方面的职业素养。
据了解,这种让院士与一线医务人员“结对子”的做法在国内尚属首创。腾讯基金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晓红院士最早提出的想法。关心、爱护、保护好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成为各方共同呼声。而帮助医务人员提升专业能力,在救人的同时保护好自己,就是对他们最有效的关怀。

支持院士专家及时开展课题研究

此次新冠疫情中,如果说一线医务人员是生命方舟的划桨者,那么科研人员无疑是指引希望的领航人。他们也是腾讯战疫基金重点关注和长期支持的人群。他们之中,不仅有挂帅出征、指挥若定的院士级专家,也有众多默默无闻、彻夜攻关的科研工作者。
现阶段,腾讯基金会已经开始积极资助国内外一批院士、顶尖学者和科研团队,着眼于短期和中长期“战疫”需求,及时开展病毒检测、药物筛选、流行病学监测等课题研究,快速积累知识和经验,进而推动中国乃至全球公共卫生体系的提升。
公共卫生是一项综合性事业,不仅依赖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医学等自然科学研究,也需要人类学、社会学、传播学、管理学等社会科学研究支持。
未来,腾讯基金会还将规划一系列中长期研究资助项目,鼓励和支持广大青年学者针对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相关课题开展“广谱研究”。

面向城乡居民长期开展卫生教育

有效的群防群控对于遏制疫情扩散至关重要。只有早发现早报告,然后早隔离早治疗,才能减缓病毒传播。这是此次全民战疫留下的宝贵经验。进入“长期战疫”,腾讯基金会将致力于让这些经验长久留存。
对此,除医务和研究人员外,腾讯战疫基金将城乡社区居民列为第三类重点人群。在此次疫情防控中,以微信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已经在支持信息流通、搜集疫情线索、支持社区防控、倡导卫生习惯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基于这些经验,腾讯基金会将持续投入资源,开放产品和技术能力,促进传染病和公共卫生方面的科普教育。
科技助力:
做好公共卫生研究的“数字化助手”
近半个世纪以来,慈善基金会在推动全球公共卫生研究和实践方面成就丰硕,洛克菲勒基金会和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随着战疫基金设立,腾讯基金会在支持公共卫生领域研究方面也正式破题。

兼顾防治全面支持公共卫生科研

慈善基金会促进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方面的同行经验包括:资助或建立一流医学院,以培养医学和公共卫生人才;与一流科研机构合作,推动病原研究、疫苗研发等工作;与媒体和社区合作,开展流行病学研究和监测等。
这些经验给腾讯基金会启发。根据规划,围绕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核心,腾讯战疫基金支持的科研领域非常全面,不仅包括临床诊疗、药物和疫苗研发等,而且包括病原研究、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监测和预测等。
据腾讯基金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样的布局主要基于这样一个基本认识,即:纵观全球和本地经验,人类与病原体的较量大致在“治”与“防”两个层面展开。而每次病毒导致人类社会瘟疫的爆发,皆因这两方面出现漏洞。
因此,腾讯战疫基金努力支持领域上覆盖防治,双管齐下。其中,防主要是包括对传染病及病原体的研究,对疫情的预防和监测,公共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治主要是包括对新发再发传染病的诊疗,包括临床诊断、药物筛选和疫苗研发等。

为公共卫生科研提供三重助力

除承袭已有经验外,背靠科技企业的腾讯基金会也有望贡献新思路。据介绍,除捐赠资金外,腾讯基金会将自身定位为公共卫生研究的“数字化助手”角色,至少在如下三个方面为科研工作提供科技助力。
一是数据能力的支持。在不违背用户意愿和科技伦理的前提下,通过社群、地图和消费等大数据与科研、医疗和政务等大数据的比对,加上算法和算力支持,有望对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监测和预测提供更加精准的参考。
二是产品和技术能力的支持。此次新冠疫情中,腾讯旗下的健康、地图、小程序等产品在实时信息发布、疫情走势监控、社群联防联控等方面都提供了坚实助力。
值得一提的是,搭载腾讯觅影医学影像AI和腾讯云等技术的CT设备陆续在湖北多家医院部署,最快在两秒内识别新冠肺炎,显著缓解病例诊断和筛查压力。据悉,这些经验已被国家工信部、卫建委、科技部等吸收,以制定下一步政策指导文件。
三是生态能力的支持。腾讯战疫基金划出2亿元设立资金池,激励技术团队开发抗疫公益小程序,吸引超过1000个团队“投标”。这种生态化思维和能力也将被腾讯基金会用于对基础科研的支持。据悉,腾讯基金会计划设立科研专题资金池,并成立专门的专家委员会,鼓励和支持更多科技助力传染病防治的研究课题。

以大数据和AI助力钟南山团队

这种“数字化助手”的定位已经在具体合作中得到直观体现。2月26日,钟南山院士团队与腾讯方面正式达成合作,共同成立“大数据及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由钟南山本人担任实验室主任。携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固是当务之急,联合实验室的长远目标则是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攻坚流行病、呼吸疾病和胸科疾病的筛查和防控预警。
例如,腾讯的海量用户基础、云计算能力和医学AI技术将被用于辅助临床决策,在全国持续开展多中心临床科研,建立辐射全国的疾病报告和预测预警系统。又如,针对新冠肺炎、流感、手足口等传染病以及呼吸疾病,双方将构建连接线上线下的筛查机制。

为人类公共卫生事业探索“中国经验”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病毒一直深刻影响着人类的整体健康和文明进程。新冠疫情不是病毒对人类发起的第一次挑战,相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事实上,除了在上世纪末消灭天花病毒之外,我们尚未对任何其他病毒取得过全面胜利。
进入本世纪,各种流行病风暴空前频发,人类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共同对抗传染病、改善公共卫生,已经成为全人类义不容辞的责任,并且有赖各方在基础科学研究、预防和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体系、健康教育等领域的长期努力。
作为一家信仰科学精神、奉行理性公益的基金会,腾讯基金会志在公共卫生、尤其是传染病防治领域持续长期投入,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媒体和公众密切协作,为全人类的公共卫生事业探索和贡献“中国经验”。
一图读懂腾讯战疫基金
如何助力公共卫生事业
本期撰稿:marcodeng
出品: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 腾讯发展研究办公室 腾讯企业社会责任部 腾讯集团公共事务部;
鸣谢:腾讯企业文化部 腾讯科学技术协会 腾讯研究院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收藏本文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