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款提成可与不可
石述思:慈善应该是世界上最光有倡公益荣的事业之一,但现在好像潜伏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特务,没人知道拿到善款做了什么。在这种背景下公开提15%这样的回扣或者提成,显然是一个早产儿。 [详细]
顾晓今:公益是有成本的,这个道理现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理解并接受,如果在十多年前还会提出这样的问题,相比较而言今天公益成本概念应该被许许多多人接受。但成本和有偿是不对应的,也就是说成本不等于是有偿,在这两点上往往容易被混淆,因为有成本所以是一个有偿服务。[详细]
王可:美国的公益组织里确实有成本,但透明性非常重要,美国的NGO、基金会每年会在自己的网站上发出透明报告,美国的每个NGO募款时必须问捐赠者所选择的方式,一般有三种捐赠方式:是有限、无限还是部分有限。 [详细]
陶传进:发现未被社会发现的需求是公益组织存在的价值所在。公益领域存在的机制是社会选择机制,社会选择机制是捐款人选择,不应该是从公益组织来说这个应该还是不应该。是否应该,应该尊重捐款人的意愿,就像企业一样,不是看这个东西卖多少钱是否合理,生产是否合理,这样说没有道理。[详细]
关于公益,我们应该如何做?
顾晓今:公益成本不等于有偿。我们觉得有偿是双方的一种互换行为,是互换资源,互换技术、资金或者服务,尽管这种有偿不一定是对等的、等值的,比如赞助,这是一种有偿的。公益的捐赠是一种单向的意志行为,是捐赠人自愿的、无偿的一种行为,而且是为了公共利益。[详细]
顾晓今:公益有成本,不等于有偿,我不同意用有偿的概念比喻公益有成本。[详细]
陶传进:我认为社会中最缺的不是钱,而是信任。公益领域最缺的是什么?是良信运作机制,也不是缺钱。不能因为筹钱,去做所谓的好事,就把最珍贵的东西继续破坏:一个是信任,一个是机制。在这个基础上,如果把信任、机制建立起来,钱会更加多[详细]
陶传进:不管是谈公益还是谈今天的有偿公益,实际上都是媒体事件,媒体事件不是社会的全部,道媒体是抓住一些吸引眼球的事件进行传播,我们把媒体事件当成社会的全部那就错了[详细]
王可:职业化募捐在美国是被认可的,通过职业化募捐,往往能更好的实现募捐目标。这是募捐的一个快捷的方式。[详细]
王可:公益组织里成本确实有,公信力很重要。现在发生这样的事情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中国的基金会、NGO开始有更透明的行为,美国的NGO在这方面做得特别好。[详细]
石述思:我们的公益基金会包括整个慈善事业的发展都拖着长长的尾巴,这个尾巴叫行政化,与整个社会的大政府、小社会状况是一脉相承的。[详细]
石述思:在大陆,公益组织接受公众监督的渠道非常狭窄,有时候我去搜一下海外、台湾的基金会,我看台湾捐款,首先它的成本比您说的10%还要低,就3%左右的募捐成本,包括工作成本。第二只要打开网页就能看到所有花销细则。面对公益组织面临的挑战除了基金会自己做努力、逐渐向社会开放、赢得信任、重建诚信之外,还要完善我们相关的制度。[详细]